證券市場信息與股票價格之間是什么關系

證券市場價格波動的動態均衡的形成與證券市場的效率是緊密相關的,而證券市場的效率又與證券市場的信息密切相關,因此證券市場信息在證券市場價格波動的動態均衡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信息對于證券市場參與人之所以重要,在于信息是有時效的。先期獲得利好信息者,可以搶先在低價時調集資金買進股票,獲得信息滯后的參與人便只能在股價已經啟動之后再跟風追漲,信息獲得的早遲使兩者在獲得多寡上相差懸殊;而能夠先期獲得利空信息者,及早拋售可以避免損失,至于信息獲得滯后者則只能割肉平倉或者被牢牢套住。證券市場參與人掌握了信息,才能心明眼亮,游刃有余。
市場信息失效引起證券價格異常波動在世界各國都不鮮見。而機構投資者利用信息掌握的地位差別炒作消息,造成證券價格大幅度波動在中國表現得相當突出。在中國證券市場,個體投資者與大戶、機構投資者在信息掌握的地位上差別相當大,他們之間在信息源的廣度、深度上有天壤之別,在承擔信息開發和傳輸的成本上有難易之分,在獲得信息的時間順序上有遲早之分。信息獲取上的巨大差異,使得個體投資者有如“盲人騎瞎馬”,只能跟“風”,證券價格的上拉下壓主要取決于大戶、機構投資者的操作。當然大戶、機構投資者并不可能任意拉抬或者打壓證券價格,而是利用自己在掌握信息上的優勢地位,把信息作為炒作題材,強化同頻振蕩力度。這樣,信息掌握上的不均等地位,信息披露的不完全,信息渠道不暢通,給大戶、機構投資者創造了充分的炒作空間。所謂炒朦朧題材,炒的就是信息未公開時的由朦朧形成的不確定性。其中有的是先期獲得信息以之獲利,有的則是制造虛假信息以之牟利。當然,受害的還是廣大中、小個體投資者,他們的短期投機收益往往為負,如2001年中國證券市場有75.06%的散戶處于虧損狀態。
在證券市場上,通常把視噪聲為真正的信息而交易的參與人稱為噪聲交易者。與之相對的,則是信息相對完全的理性交易者。噪聲交易者的存在,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這是因為,如果沒有噪聲交易者,一個占有私人信息的理性交易者希望利用這一信息進行交易,從而獲利,則必須有另外一個擁有私人信息的理性交易者與之相對,才能實現交易。那么從第三方來看,兩者之中一定有一者判斷錯誤。由于都是理性交易者,錯誤一方會停止交易,從而就不會有依賴信息所進行的交易,信息也就不可能反映在價格中。而噪聲交易者的存在,由于他擁有較少信息或噪聲,使另一方理性交易者可以實現交易,從而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由于市場參與人之間始終存在著的收集信息差異、信息成本差異和投資理論上的差異,使得噪聲交易者始終作為參與人的一部分而存在于證券市場中。